哈柏—博施”法是劃時代的工業供氮方法,它開辟了人類直接利用游離狀態氮的途徑,也開創了高壓合成氨的化學方法,它的意義已不僅僅是使大氣中的氨變成了生產化肥“取之不盡、用之不竭”的廉價來源,而且使農業生產產生了根本的變革。同時,也大大推動了與之有關的科學、技術的發展。例如:1923年,在100~200個大氣壓條件下甲醇的合成,1926年,在100個大氣壓條件下的人造石油;1937年,在1400個大氣壓條件下的高壓聚乙烯生產等等,無不與合成氨理論的發展有關。從這點說,哈柏開創了化學的新時代。
1913年,德國一個合成氨裝置建立后,為今天的固氮工業和氮肥工業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。半個多世紀以來,合成氨以驚人的速度向前發展,它給全人類帶來的巨大福利是無法比擬的,正如锎元素的發現者、諾貝爾化學獎得主G·T·西博格在紀念美國化學會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演講中所指出的那樣:
“無論過去、現在和可預見的將來,再也不可能找到任何一門其他工業,比化肥工業更直接關系到國計民生了……無論從經濟的發展還是人類的進步而言,合成氨的發明都是本世紀科學領域中輝煌的成就之一?!?/p>
直到現在,世界各國的氮肥工業在基本原理上還沿用這種方法。氨的合成開創了人類科學史的重要篇章。當前,世界上90%以上的氮肥是由合成氨加工成的。許多國家都大量生產合成氮肥,使糧食成倍增產,對農業的發展起了很大作用。農業生產的面貌已發生了重要變化,大大促進了糧食增產。以日本為例,1950年的化肥用量為每畝50公斤,糧食單產是190公斤;1970年化肥用量為每畝135公斤,糧食單產提高到340公斤;1976年化肥用量是155公斤,單產也相應提高到365公斤?;蕦r作物產量的作用,由此可見一斑。
當然,人類所使用的化肥并不是仍然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。目前,化肥的發展已有固體、液體之分。在固體氮肥中,尿素和硝銨的比重不斷增大。液體氮肥包括液氨、氨水,氮溶液以及液體混合肥料等等。除了氮肥以外,還有磷肥和鉀肥。從發展趨勢看,化學肥料的生產和施用,主要是提高肥料濃度,發展二元、三元復合肥料或液體肥料,并采用顆粒肥料和深層施肥法。雖然有機肥料不可忽視,但是,現在化學肥料仍在增產中占有重要地位。據聯合國糧食組織統計,1公斤化肥一般增產籽粒和莖稈各10公斤。所以,近年來,化肥的生產和研究水平不斷提高,主要表現在:高濃度化肥逐漸代替低濃度化肥,歐美和日本生產的一種超高濃度肥料,含有效成分達94%以上,復合肥料、混合肥料迅猛發展,目前除含銅等微量元素的新復合肥料之外,有的廠家生產的有效成分在40%以上;液體肥料和長效肥料逐年增加,這種肥料優點突出,效果良好;微量元素肥料越來越占顯著地位。除此之外,生物固氮的研究正在大力開展之中,不久將會給肥料的制造和使用帶來變化。